新学期伊始,第二期“博雅寻知”交流项目已正式开启,我校五名同学顺利到达北京大学开启他们的新旅程。
同学们在北京大学西门合影
2月的北京乍暖还寒,同学们走在洒满阳光的北大校园里,听着老师介绍燕园大大小小的角落——路过“完全人格,首在体育”的操场,路过燕南园里的冰心故居,路过正在融化而一半湖水流动一半冰面泛光的未名湖与远处“一眼百年”的博雅塔,路过已经悄悄绽放的迎春花,路过含苞待放的玉兰花下,路过行色匆匆的人群——对北大的了解随着这些“路过”变得越来越深入。
在北大“逛”课堂的自由与惊喜
同学们手持新鲜出炉的校园卡和课表,将开启为期两周的“自由试听模式”——从实验儿童心理学的小组讨论,到西方文学史的古希腊神祇故事;从经济课堂的实际案例分析,到CAD课程的操作练习……来自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的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里,北大开放的课堂让同学们直呼“像闯进了知识游乐园”,他们也正以“海绵状态”吸收养分。
“博雅塔与我们”
好奇与压力,都是成长的燃料
面对初到北大校园的惊喜与丰富的课程资源,同学们既有跃跃欲试的期待,也有“选择困难”的甜蜜烦恼:
“来到北大的第一印象是校园真的很大,走在校园里也能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底蕴,让我看到了以前未曾接触过的新事物和更多元的文化氛围。因为北大本科阶段没有特别多和我专业完全相关的课程可以选择,我想尝试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课程,对我来说也很有帮助,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也有实验设计,让我觉得很新颖也很有趣,很期待未来半年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,了解更多有趣和未知的领域。”
——宋熙蕾 教育学院 23级学前教育专业
“一开始知道有可以来北大交换学习的机会我很开心,也很快就递交了自己的申请和简历,很荣幸能够最终获得这个名额,我想我会非常珍惜这段时光,也希望自己能够很快的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。我在选择试听课程的时候比较有针对性,一是专业课、二是我喜欢的艺术类课程、三是能够提升英语能力的课程,有了这样的预先规划我觉得我前两周的听课计划也很明确和清晰,对接下来一学期的北大交换生活也充满了期待和憧憬。”
——李成城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 2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
“来到北大我感觉很激动,同时也确实有一定的压力。在北京大学,我可以选择的专业相关课程有很多,我也试听了不同类型的文学类课程,每堂课听下来的知识点都很丰富,并且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献,这不简单但对我来说也是必要的,我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,相信通过在北大的这段时间的学习,能够带给我更多、更深层次的知识和阅历。”
——周针仿 教育学院 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
“知道自己能来北大学习的时候非常激动,但接下来也感到有些焦虑,毕竟这里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,同学们也都很厉害,但我想我能做好的就是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,提升能力,以面对可能发生的挑战。我给自己选了很多经济学方面的课程试听,希望能够对我的专业有所帮助。当然我也去听了像艺术经典里的百年中国这种公选课,老师精彩丰富的讲课模式让我非常震撼和喜爱。虽然每天的试听课程都排的很满,但收获也很满的感觉真的很愉快。”
——吴曼然 工商管理学院 23级会计学专业
“因为在哈尔滨剑桥学院的时候我辅修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第二学历——法学,这次有机会能来到北大交换一学期,我想趁这个机会更深入地学习一些法学知识,毕竟实际的线下课堂相对于线上课程能让我学习到更多。课堂上能遇到北大不同专业的同学,也会遇到其他学校来交换的同学,我们相互分享学习规划和经验,很多时刻我都感受到自己的世界正在不断充实...”
——吴彤 智能与电气电子工程 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
正在了解燕园历史的同学们
未名湖的冰正融,你们的故事刚刚开始
当问到大家“对这学期的自己有什么期待和展望”的时候,同学们的答案都不约而同的相似:“希望能够不辜负学校和校长给予的宝贵的交换机会,尽自己所能学好专业课程,提升英语水平,提高沟通能力,以及探索北京这座城市浓厚的历史与文化脉络,去感受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。”
现在的他们,正带着笔记本穿梭在不同教室,用手机拍下课表上密密麻麻的备选课程,在食堂和伙伴讨论选课攻略,在未名湖畔的石椅上对比听课笔记……这些略带稚气却生机勃勃的日常,正在编织成属于他们的北大故事。
“博雅寻知”交流项目是我校为学生搭建起突破校际边界的成长平台。这不仅是一次学习探索的机会,更是一次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的旅程。从“走近”到“走进”,让边界成为桥梁。“博雅寻知”不只是单向的输送,更是双向的能力重构,相信同学们在这段旅程中不仅能拓展自身视野,也能把更多元的视角带回学校,成为知识共享的传递者。如今,百周年纪念讲堂前匆匆赶课的身影与图书馆的深夜灯光,正在印证这份期待。
燕园的花要开了,
他们的路才刚刚铺展。